图片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_网络版金鲨银鲨|官网游戏APP下载*

网络版金鲨银鲨|官网游戏APP下载*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证券金融 > 公司研究 > >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来源::未知 | 作者:网络版金鲨银鲨|官网游戏APP下载* | 本文已影响

【摘要】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推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环境越来越不确定,企业经营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企业的资产面临减值的风险。资产减值会计的研究引起多方关注。我国从1998年起,逐步完善资产减值会计方面的规定,使之逐步走向规范。但是近年来,资产减值会计由于其灵活度高,可控性强,所以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上市公司操纵盈余的工具。于是,我国于2006年2月15日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内容上于国际上接轨,制度上封死了上市公司企图操纵盈余的通道,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是我国会计理论和实践的一大进步。新准则的资产减值部分引入大量全新理论体系,实践操作性比较强,增加信息可靠性。但是由于规定要求不得转回已经计提减值准备,和国际会计准则相违背,降低信息的相关性,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利润。所以本文将结合资产减值理论,以及新准则的具体规定,探讨其所带来的制度上的冲击,详述新准则执行的意义,并且结合案例进行分析,阐述新准则的执行对上市公司可能带来的财务上的影响。

关键字:资产减值,新会计准则,上市公司,盈余操纵

Abstract
With the arrival of knowledge economy and information 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pushed the rapid progress of global economy, and owing to the uncertainty of economy environment, the risk of cooperation operating is rising. The risk of devaluation faced by enterprises’ assets has become greater than before. Therefore, research on assets impairment accounting has won attentions from many parties. China has been perfecting regulations in assets impairment since 1998, and modified it much better. While until recent years, assets impairment accounting has, to a large extent, become a tool of listed company to make profit manipulation because of its flexibility and vulnerability to be controlled. Hence in 2006 special accounting principle of assets impairment has been issued. This principle has a lot in common with IAS , and provides no room for listed company to manipulate profit. It provides more related information to users,and is really a remarkable progress in accounting theory and practices .It introduces completely new accounting theory, which is easy to practice and provide more valid information. However, the profit of companies and the relevanc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will be decreased because of the regulation. So the paper will look into the influence the principle has in regulation with impairment of assets theory introduced together, and will state the possible impact it has in listed company with case analysis.

Key words: Assets Impairment, New accounting standard, Listed company, Profit manipulation

目录
摘 要 I
一、 引言 1
(一)写作背景 1
(二)写作方法 1
(三)写作意义以及研究目的 1
二、 文献回顾 2
(一) 国外文献 2
(二) 国内文献 2
(三) 文献评价 3
三、 本文基本理论 3
(一) 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 3
(二) 资产减值会计的新旧准则比较 5
(三)我国上市公司不当计提资产减值的手段和存在问题 6
(四)新准则对上市公司可能产生的影响 6
四、 案例分析 8
(一) 案例分析 8
(二) 案例评价 10
五、 结论展望 11
(一) 结论 11
(二) 本文不足之处 11
参考文献 12

一、 引言

(一)写作背景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科技大大缩短企业产品寿命周期;金融工具的创新和资本流动让金融市场变幻莫测。在这样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越来越激烈,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其盈利水平的不确定性也提高了.经济环境的变动挑战着传统资产计量方式,也就是如何在物价变动情况下确保资产价值的真实性,评估资产的盈利能力,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引用了资产减值这个概念,并在1998年出台四项减值准备,2001年出台八项减值准备,均标志着我国会计技术的进步。2006年2月 15日,财政部发布与国际惯例趋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该准则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中的《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提供了详细的资产减值会计实务应用指南,使资产减值会计处理更加规范,推进了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但是资产减值会计的计提和冲销可以调节利润,减少亏损带来的负面效应,其灵活性可控性为上市公司所青睐,滥用资产减值会计的现象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新准则的出台,会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资产减值的滥用现象。本文将对资产减值进行相关研究,探讨新准则中资产减值规则变化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二)写作方法
本文采用案例分析写作方法,结合理论以及新会计准则进行研究,通过对资产减值会计理论的研究,明确资产减值会计的相关理论基础;通过对新准则的规定分析,阐明新准则资产减值部分对会计信息真实度的影响,以及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为了直观和准确地说明问题,通过上市公司案例对本文理论进行说明。

(三)写作意义以及研究目的
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发展时间还很短,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中都很不完善,从目前我国资产减值的计提来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近年来,资产减值会计成为上市公司操纵会计利润的法宝。一方面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少提来虚增利润,掩盖风险,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有可能多提减值准备或者巨额冲销而减少利润,为来年利润增长埋下伏笔。由于信息不对称,这种行为严重侵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新准则的出台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利用减值来操纵盈余的行为,但是,新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有重大影响。所以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

二、 文献回顾

(一) 国外文献
资产减值的会计思想萌发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诞生了沿用至今的借贷复式簿记,当时的会计实务当中出现了资产减值的思想。如帕乔利,他系统归纳了复式记账系统,并且在1494年的《数学大全》中提出不得高估存货。法国雅克•萨瓦里在1675年明确提出了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并在1712年提出了他对可变现净值的理解。
存货的减值处理最早引起人们的重视,1947年,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第29号意见书“存货计价”Cinventor5pricing),首次以规范方式提出企业可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记录存货价值,进入70年代,西方国家将“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作为减值的永久性确认标准。80年代的美国和英国在一般行业大力推广资产减值会计的应用。90年代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出台关于资产减值的专门会计规范,标志资产减值会计的全面推行。目前美国学者的研究得出资产减值可以被企业利用操纵利润,以及资产减值在行业中存在差异等结论。
1. Zucca 和 Campbell(1992)指出,进行减值的公司大多数属于制造业;企业自行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主要集中在第 4 季度;多数情况下,管理层希望突出计提减值具有不寻常性或偶然发生性的特点,但又不愿将其列为非经常性项目,而希望作为营业收益之后、所得税费用之前的单独一项进行披露。
2 .Rezaee、Smith 和 Lindbeck(1996)实证研究指出,企业关注资产减值,是因为其对财务状况影响巨大,甚至可以达到利润的 10 倍左右。资产减值对不同行业的企业财务状况影响有很大不同,所以在资产减值的研究中要注意区分不同行业。
3.Francis、 Hanna 和 Vincent 指出,盈余操纵和真实减值,是公司计提减值的动机;存货和固定资产的减值,几乎没发现存在着操纵利润的动机,但对于商誉的减值主要是基于操纵利润的动机计提的。这一结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和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有着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4.Baker(2000)经过研究指出,SFAS121 出台以前报告有资产减值的企业倾向
于每 3 年报告一次更多的减值;同时他认为 SFAS121 有利于促使企业管理层定期
去评价资产价值,增强了企业间信息的可比性。

(二) 国内文献
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改变了企业的经营形式,同时促进了会计的变革。随着会计改革的深入和证券市场的发展,财政部于1998年1月颁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并于 2000 年 12 月颁布了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该制度重新明确的定义了资产,正式引入资产减值概念,并将资产减值计提范围扩大到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委托贷款、在建工程等八项资产。将资产减值明细表纳入到报表体系中,作为第一附表。2006 年 2 月15 日, 我国正式公布了新会计准则, 并将于 2007年 1 月 1 日起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在这场会计准则的历史性变革中, 资产减值准备变革成为了理论界备受关注的焦点。CAS8引进了单项资金、资产组、资产组组合、总部资产等概念,扩大了资产减值的使用范围,取消了商誉直线法摊销, 改用公允价值,实物操作指导性强,在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上要求更加明确严格。新准则实施以后,由于规定了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将不会有利用减值准备转回而迅速改善财务状况的机会,大大遏制上市公司利用减值进行盈余操纵的行为,有利于企业在对外报告会计信息时采用更加谨慎的态度,有效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但是也对上市公司的业绩有重大影响。
我国学者自2000年资产减值正式引入后,对此进行了充分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探索了资产减值理论的概念,意义,实质,确认,计量,分析资产减值政策和提取减值的行为及其动机,提出其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其研究成果主要有会计政策选择因素,发现追溯调整行为动机,盈利操纵行为,以及ST公司通过计提减值避免摘牌等。
1.罗世全(2000)对沪市 438 家上市公司在 1999 年度的资产减值追溯调整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资产减值的追溯调整行为存在“保牌、保配”的盈余管理动机。
2.储一昀、王安武(2000)对 1998 年中报、年报的现金流量指标和应计制下利润指标进行比较,发现“ST”公司、微利公司、拟配股公司盈利的获得和现金流入不同步,存在盈利操纵行为。
3.于海燕、李增泉(2001)对 1999 年报中 385 家上市公司计提四项减值准备的情况进行回归分析,测试并检验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发现扭亏和亏损的公司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过程中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处于配股临界线的企业则在计提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的过程中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4.黄婷晖(2002)对“ST”、“PT”或停牌的上市公司在被“ST”、“PT”或停牌前一年或脱离 T 行列、摘牌前一年执行资产减值准备政策的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这些特殊公司在相关年度利用减值准备政策给予的自主权进行盈余管理,计提了比正常公司高比例的超常减值准备,使公司可以在下一年度转回大量的减值准备,从而提高利润,避免或推迟被“ST”、“PT”或停牌或是尽早脱离 T行列、摘牌。
5.陈兴华(2003)通过对中国 2000 年度与 2001 年度 A 股上市公司执行资产减值政策上的研究,发现当会计制度发生变更后,新的四项资产减值有明显的增加;2001 年变更与亏损的 A 股上市公司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行为,但2001 年实现扭亏的公司与其他公司相比,在资产减值的计提比例上并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三) 文献评价
从国内国际的探索现状可以得知,资产减值会计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其确认,计量,执行以及实务处理都存在着很多问题,理论体系尚不完善。但是从前人的大量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资产减值会计涉及到公司财务利益之争,若不进行有效规范,则大大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度,对投资者,股东利益都有难以估计的影响。所以对此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财政部于2006年公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其中资产减值会计是这场变革的焦点。所以本文也将对CAS8进行探索研究。由于存在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本文将联系案例,分析新准则中资产减值会计的变更对上市公司财务的影响。

三、 本文基本理论

(一) 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
为了明确资产减值,首先要定义资产。从经济学角度讲,FASB认为:“资产是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取得的或加以控制的。”IASB所给出的概念则是:“资产是指由于过去事项而受企业控制的、预期会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资源。”从这两个定义我们看出,企业持有资产的本质在于资产可以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预期带来的经济利益高于取得资产的成本时,企业才会购买资产。所以,资产概念的核心是其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资产的经济学定义已经成为国际主流,各国都纷纷修改资产定义。我国也顺应趋势,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将资产定义为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2006年2月公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可以看出,新定义更加强调了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内涵,这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提供了理论的基础。
为什么要对资产进行减值,确认尚未发生并只是可能发生的损失呢?这是因为会计原则中的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企业的经营活动面对的未知风险,为了正确评估不确定因素,真实反映资产的价值,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符合资产的定义。
根据我国2006年颁发的新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会计程序如下:
1 资产减值的确认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
  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存在下列迹象的,表明资产可能发生了减值:
  (一)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
  (二)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三)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企业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
  (四)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
  (五)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
  (六)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如资产所创造的净现金流量或者实现的营业利润(或者亏损)远远低于(或者高于)预计金额等。
  (七)其他表明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值的迹象。
2 资产减值的计量
第六条 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
  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处置费用包括与资产处置有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以及为使资产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等。
  第七条 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只要有一项超过了资产的账面价值,就表明资产没有发生减值,不需再估计另一项金额。
  第八条 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应当根据公平交易中销售协议价格减去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处置费用的金额确定。
  不存在销售协议但存在资产活跃市场的,应当按照该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确定。资产的市场价格通常应当根据资产的买方出价确定。
  在不存在销售协议和资产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应当以可获取的最佳信息为基础,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该净额可以参考同行业类似资产的最近交易价格或者结果进行估计。
  企业按照上述规定仍然无法可靠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应当以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其可收回金额。
  第九条 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
  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综合考虑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使用寿命和折现率等因素。
3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
 第十五条 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结果表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第十六条 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减值资产的折旧或者摊销费用应当在未来期间作相应调整,以使该资产在剩余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
  第十七条 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新准则除了规定一般资产的减值的确认,计量标准之外,还规定了商誉的减值标准,资产组的定义和减值标准为难以单项计提的资产的减值提供了可行的实务操作标杆。

(二) 资产减值会计的新旧准则比较
新准则在资产减值方面作了很多重大变动,在新准则颁发之前,我国没有单独的资产减值准则,表明资产减值已经成为会计改革的中心和焦点。资产减值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视,是因为其背后隐藏着企业利益争夺分割的实质,在股东和管理层,股东和股东之间,均存在为利益分配而进行的盈余操纵。新准则在这方面出台了更细致更严格的规定,使会计信息更真实透明。
我国原企业会计制度引入了资产减值概念,但并未形成体系,只是要求计提八项准备,计提范围为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委托贷款、在建工程这八项资产。新准则不但扩大了范围还引入了资产组和总部资产等概念,从会计技术上实属突破。
(一) 扩大了资产减值的适用范围
旧的企业会计准则要求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其范围为包括应收账款、存货、投资、长期投资、委托贷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在内的共8项资产。 CAS8规定,其适用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外的其他减值处理。存货、生物资产、投资、建造合同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金融资产等,相关准则有特别规定的,适用其规定。从整体看,新准则开始重视一些不容易计量但又必须纳入企业资产范围的资产。这些相关资产在新准则出台前并没有具体规定其减值的计量,确认等标准,给企业留下相当大的操作空间,为了防止人为操纵,新准则也将其纳入已经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
了减值范围的考量,缩小了盈余管理行为的生存空间,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二) 在判断减值迹象上,新准则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标准
根据CAS8的规定,每年会计期末企业是否必须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取决于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迹象,如果资产不存在减值迹象,则既不必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也不必确认减值损失。只有存在减值迹象的情况下,才可以估计可收回金额。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是减值的前提和认定标准。CAS8就资产减值迹象的标准,提供了详细的可参考的实务依据,有助于会计人员的认定和判断,并且使企业不能随意计提减值准备,防止盈余操纵。从提取减值准备的地点要求的严格度和判断标准的清晰度来看,新准则都比旧准则更加先进明确。
(三) 详细规定可回收金额的标准,更具有操作指导性
CAS8规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的概念是指,“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对于处置费用,公允价值和未来现金流的计算方法,CAS8对此有清晰的界定。从实务操作角度讲,有助于会计人员按照要求谨慎准确的确认和计量减值损失。
(四) 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
不允许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转回,是新准则比旧准则更体现变革性的特点,也是新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重大差异。旧准则规定如果有迹象表明可收回金额大于资产的账面价值,则可以转回已经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但是金额不应超过原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按照旧准则的规定,企业据实计提减值准备,据实转回,的确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真实反映资产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带来的利益收入。但是,转回减值准备和判断可回收金额完全依赖会计人员自己的判断,并没有严谨的标准可以遵守。如此,减值冲回成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操纵利润的重要手段,严重损害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所以新准则出台此规定,防止上市公司以计提减值准备再冲回的手段来调节利润。
(五) 增加了资产组,总部资产的概念,明确其确认计量标准。
有迹象表明一项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企业应当以单项资产为基础估计其可收回金额。但是常常有时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的,比如许多固定资产和长期资产并没有取得时候的销售价格,只有其使用价值,他们通常不独立产生现金流,按照单项资产进行计提,很难估量计算可回收金额所用的公允价值和未来现金流量。所以为了保证真实地反映资产的盈利能力,正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CAS8引入了资产组和总部资产的概念。对于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得,“应当以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资产组的可回收金额,也是“应当按照该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与单项资产的可回收金额确认方法协调一致,使可回收金额的计量方法浑然一体。
CAS8定义的企业总部资产包括“企业集团或其事业部的办公楼、电子数据处理设备等资产“。其显著特征是难以脱离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独立的现金流入,而且其账面价值难以完全归属于某一资产组。这个定义是对资产组定义的补充,可以将企业的所有资产可以纳入资产减值体系,正确估量资产价值,也就是正确估计企业的价值,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一步提高了。
(六) 要求资产减值应当在报表附注中披露
CAS8 第七章第二十六条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和资产减值有关的信息,包括当期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当期确认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同时要披露重大资产减值的详细信息。增加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有利于监督管理,比旧准则是一个大的进步。在旧准则制度下常常有上市公司的月报季报业绩不错,但是年底突然由于计提减值准备使净资产价值下降,财务状况困难,利润下降等,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所以为了防止上市公司只在年底计提减值准备,使半年报季报有预测公司经营情况的价值,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信息的对称性,披露资产减值是十分必要的。
(七) 明确说明每年年终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
CAS8明确要求,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时需进行一次减值测试,并且需要结合相关资产组合资产组组合进行测试。旧准则只规定了商誉的摊销,并没有规定商誉的减值问题。商誉作为一种资产,其带来的经济利益亦有不确定性,当预期带来的经济效益小于商誉本身的成本时,必然会使商誉价值下降。新准则的要求有利于准确计量和评估商誉。
(八) 取消商誉直线法摊销,改用公允价值
新准则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能为投资者提供更加有价值的决策信息,提高投资效益, 是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必然趋势,也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顺势而为。商誉的价值,会随着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而同步。直线摊销假设商誉是固定不变,每期固定按照历史成本摊销,与企业的经营并不配比。取消直线摊销,改用公允价值,是计量商誉方法的一大进步。如此处理,可以更加反映商誉的价值和经济业务的实质。

(三)我国上市公司不当计提资产减值的手段和存在问题
资产减值会计的存在是为了防范投资风险,加强会计信息的真实度,正确计量资产,为投资者提供可预测的公司经营情况。但是对于部分上市公司来说,资产减值成了盈余操纵的工具。由于旧准则中对于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标准随意性太大,让不良公司有可乘之机,为他们随意调节公司财务状况提供了方便。
在旧准则制度下,上市公司有较大的自主权,可以决定是否计提减值和计提多少减值准备。如此,上市公司会选择不计提减值准备,或者少计提减值准备。由于规定减值准备在有迹象表明可收回金额大于账面价值时可以转回,给予上市公司玩弄财务造假的机会,对于某些st公司来说,更是救命稻草。
通过计提减值调节利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亏损公司自觉扭亏为盈难度大,便巨额计提减值准备,造成当年会计年度巨额亏损,待下个会计年度,将巨额亏损转回,为扭亏为盈做出贡献,埋下伏笔,造成财务状况良好,盈利高的假象,如此可以重新恢复上市资格,避免停牌。第二种是,盈利公司利润微薄,若按照旧准则规定计提八项减值准备,则会发生当期净亏损。为了避免出现亏损,本该计提的减值准备不提,制造利润泡沫,虚假繁荣。这两种行为欺骗投资者,导致其做出错误判断,性质恶劣。
(四)新准则对上市公司可能产生的影响
新准则的出台将一定程度遏制上市公司滥用减值得现象,从制度上堵住漏洞,防止利用资产减值进行财务舞弊。由于新准则有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减值迹象要求明确,以计提的减值不得转回等特点,所以对上市公司的利润和会计信息都有重要影响。
由于07年实行的新准则要求上市公司不得转回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所以06年底可能出现上市公司抓住最后机会,对资产减值准备的集中的大规模转回。06年股市反转曾经的低迷气氛,大量资金入市,行情一路攀升,券商业绩创新高,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准备的转回很可能是持有券商股份的上市公司转回减值的新武器。虽然不得转回的要求将使企业在计提减值准备的时候采取了更谨慎的态度,杜绝了盈余操纵的捷径,有利于企业如实报告会计信息,但是这条规定是和国际会计准则相违背的,因为它损害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客观性。当资产价值回升时候不得转回计提的减值准备将低估了资产的实际价值,与新准则所倡导的公允价值格格不入,影响了企业的股票价格和潜在盈利能力。

四、 案例分析

(一) 案例分析
由于新准则中规定,从07年开始上市公司不得将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转回,所以06年底是上市公司转回减值准备的最后期限。恰好06年股市行情转好,许多持有券商股票的公司也趁机将曾经计提的长期减值准备转回,使盈余大大增加。例如桂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其06年年报资料显示,该公司持有国海证券14.8%的股权,国海证券06年的经审计的年度报表显示国海证券的06年总资产41.5亿元,净资产6.2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5.47亿元,主营业务利润1.62亿元,净利润1.19亿元,实现了净利润,使净资产增加了,因此桂东电力将以前计提的减值准备转回 1,761.97万元.占该公司06年度净利润的19.18%,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使利润大大超过预期,为每股收益的提高作了贡献.以下以桂东电力为例分析新准则实施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桂东电力06年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如图所示 (略)

表 1 合并资产减值准备表-旧准则 (略)
可见,资产减值准备表中,桂东电力转回了17619718.10元的大额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按照新准则规定,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则桂东电力的资产减值准备表如下所示:

表 2 合并资产减值准备表-新准则 (略)

桂东电力投资收益表如图所示,根据新准则和旧准则的区别,作了对比

表 3 新旧准则投资收益表对比
可见,按照旧准则,投资收益为16261297.85元,按照新准则,投资亏损1358420.64元,对利润的影响按照新旧准则对比如利润表所示 (略)

表 4 合并利润分配表的新旧准则对比
按照新准则的资产减值规定计算的企业利润低于按照旧准则规定计算的企业利润。当计提的资产的价值在当年大大回升时,不得转回的规定会大大影响企业当年的利润,同时也影响了企业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价值。根据桂东电力的年报,以前计提的减值准备转回占该公司06年度净利润的19.18%,约为五分之一,对该公司的利润有重大影响。所以,新准则对企业盈余的降低作用,将促使企业谨慎计提减值准备。想通过减值准备操纵盈余的道路被堵死。但是,新准则的这项规定和国际准则是背道而驰的。当被计提减值的资产价值恢复时,不能转回已计提的减值准备,而造成资产低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下降,同样也会误导投资者作出错误决策。

(二) 案例评价
本案例仅就新准则规定中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这一规定对上市公司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新准则将降低上市公司利润这一结论,并不具有全面性。然而,这一规定是新准则与旧准则乃至同国际会计准则不同之所在。资产减值范围的扩大,将更多资产纳入减值准备的轨道,资产的价值波动当然影响企业价值,如何正确真实反映资产价值并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将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新准则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但是与此同时,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也会下降。如何在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权衡,也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

五、 结论展望

(一) 结论
通过桂东电力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新准则的执行,其杜绝了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机会,使财务信息更具真实可靠性,但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并且使企业利润缩水,并且可能造成资产低估。新准则的实行,标志我国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但是其中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背道而驰的所在,固然有制度设计的无奈,但是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可靠性还是相关性,该如何权衡,使我们需要继续研究探讨的。
(二) 本文不足之处
本文通过对新准则的理论分析,和案例探讨,阐述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所带来的影响。由于新会计准则在2007年才正式执行,相关案例的选取并不能全面概括新准则的变革因素所带来的全部影响效力。有关资产组概念的实施,商誉减值测试和按照公允价值摊销等新规定尚无实例证实,本文仅就新会计准则变革最大的 “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进行了研究,是本文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 Mimi Alciatore, Carol Callaway Dee, Peter Easton, et al. Asset
[2] write-downs: A decade of research. Journal of Accounting Literature, 1998
[3] FASB. 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 No.3-Elements of
[4]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Business Enterprises. 1980
[5] FASB. 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 No.2-Qualitative
[6] Characteristic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1980
[7] FASB. 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 No.5-Recognition and
[8] Measurement In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Business Enterprises. 1984
[9] Goodwill impairment: Convergence but not yet Achieved, Review of business, Victoria Shoaf, Ignacio Perez Zaldivar
[10] 财政部译,国际会计准则,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1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
[12] 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13] 黄世忠,资产减值准则差异比较及政策建议,会计研究,2005-01
[14] 李荣锦,资产减值准备与利润操纵,财会研究,2005-04
[15] 周忠惠,罗世全,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研究,会计研究,2000-09
[16] 许云,美国资产减值会计研究的历史回顾及启示,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05
[17] 罗照华,资产减值会计应用研究,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4-06
[18] 陈彦晶,小议新会计准则关于资产减值的重大变动,商业现代化,2006年11月下旬刊
[19] 曹阳,赵丹平,新旧资产减值准则的差异以及对企业的影响,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年第10期
[20] 孙军,新准则下资产减值会计面临的难题,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第10期
[21] 赵桂娟,王伶,会计之友,2006年第10期 免费论文网
[22] 陈珩,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财经学院,2003 年
[23] 谭军,中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的实证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复旦大学,2004
[24] 刘辉,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南;河南大学,2005
[25] 赵丽,资产减值会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商学院,2006
[26] 王冰玉,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硕士学位论文],北京,首都经贸大学,2006
[27] 广西桂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600310,2006年度报告


网络版金鲨银鲨|官网游戏APP下载*

热榜阅读TOP

本周TOP10

浅谈跨国公司组织结构

浅谈跨国公司组织结构

论文关键词:跨国公司 组织结构 整合 论文摘要:任何企业的成功经营都离不开完善的管理体制,而合理的组织...